注:
1.《谥法》:尊贤贵义曰恭。尊事贤人,宠贵义士。
2.《谥法》:柔质慈民曰惠。知其性。
3.此处改自《三国志·魏书·荀攸传》
4.引自《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原句为:“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
5.此处改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6.古人计算年龄按虚岁。张继科生在农历腊月,虚岁比实岁大两岁,因此计算年龄时比马龙年长一岁。此处设定两人在同年去世,张继科先,马龙后。
7.《谥法》:有功安民曰烈。以武立功。
白话文版:
燕恭惠王(马)龙,一向和皇帝关系亲密,感情深厚。皇帝做太子的时候,有东宫的官吏用参加父母的丧事作为理由,请求辞官。马龙当年十二岁,对此感到疑惑,告诉太子说:“这个官吏的脸色与平常不同,大概是有y-in谋。”太子醒悟过来,于是命令下人追问原因,果然这个人杀了人准备逃命。(皇帝)因此对马龙的才智感到十分惊异。……皇帝登基,封(马龙)为燕王,不到一年,将左相的儿子许配给他做妻子,(两人)感情十分深厚,一生都没有对别人动过心。……后来遇到国家动荡,(两人)守卫燕地,共同抵御外来敌人的入侵。……当时下大雪,粮食储备已经用完,(安)城将要陷落,马龙命令军中将士开凿冰块围成城墙,得以保全(城中百姓)。左右的将士问:“为什么不请求援军呢?”(马龙)回答说:“安城虽然即将被攻陷,但是民心并没有动摇,一定守得住,怎么能用这种小事扰乱前方的军心呢?”……不能打败敌人,张继科牺牲。马龙披散头发、身穿孝衣迎接他的棺椁,十分悲伤,说:“大丈夫出生在世上,应当配三尺长的宝剑,与你穿同样的战袍,匡扶江山社稷。过去每次遇到战事,(我)害怕,不是畏惧死亡,而是畏惧与你分别。如今没有什么可怕的了!”……马龙想要向北出兵来收复安城,但是病情加重,去世了。享年三十四岁,谥号是恭惠。(马龙)没有子嗣,皇帝将自己的小儿子过继给他,继承他的爵位。
破虏将军张继科字子维,山东青岛人,燕恭惠王马龙的正室,太傅张传铭的儿子。十五岁的时候,做皇子侍读,才与马龙相识。刚及冠,中了武举状元,皇帝想到他和马龙是自小就相识的朋友,下旨与马龙成婚,又爱惜他杰出的才能和美好的风范,任命他为御前侍卫。……当时适逢胡人侵略,(皇帝)任命张继科做破虏将军,当时他三十岁。……马龙镇守后方,守卫安城,敌人入侵,虽然缺少粮食,却不敢把这件事情告诉张继科。……冬天,下大雪,难以看见东西,兵器箭矢用完了,士兵死了的人数超过一半,然而杀死、中伤的敌人也超过一万人。……(张继科)一边撤退一边作战,连续战斗了八天,敌人拦住狭窄的山谷,阻断撤退的道路,加紧进攻,劝张继科投降。张继科身上受了严重的伤,知道没有突破敌人包围的希望,拔出宝剑呼唤马龙的名字说:“不是我没有谋略,这是命数啊!男子汉不害怕为国家而死,只是违背了向你许下的承诺,实在是愧疚!”麾下的战士也都宁死不降,享年三十五岁。后来动乱平定,追加谥号烈侯。
后来有一年中秋节,皇帝感叹说:“朕回忆动乱时的事情,心中的感触和思念非常深,唯独可惜我最小的弟弟和张继科。两个人的年纪都不到四十岁,一起相处了二十年,艰难险阻都共同面对。马龙沉稳,张继科张扬;马龙善于谋划,张继科勇猛无畏;马龙对事物的判断有自己的考量,张继科本色自然善良热血。都是优秀贤能的人才,无奈上天没有借给他们时间。多么令人悲伤!多么令人心痛啊!”
=特别篇完=
特典:前生有缘
张继科一睁眼,发现自己腰部以下仿佛与神经脱节,躺在床上压根儿动不了。
从床头摸到手机,张继科打了一个电话:“喂?刘指导,我……可能没办法听您开会了……”
挂了电话,张继科仰面躺在床上,开始思考自己到底是睡糊涂了还是疯了。
梦里的场景桩桩件件宛若亲历:从小时候在左相府上房揭瓦、下水摸鱼;到参加武举,金榜题名;再到接过圣旨,与马龙执子之手;最后敌众我寡,以身殉国。
张继科有些头疼地闭上眼睛,皱着眉叹了口气。
有人敲门,张继科扬起声说了一句:“进。”
队医、刘国梁和马龙带着仪器把他的房门堵了个严严实实。
“能翻身吗?”队医走到床前问。
张继科尝试了一下:“能倒是能,就是疼点儿。”
马龙帮忙给张继科护着腰,让他翻身趴卧着。
简单的治疗之后,刘国梁说:“今天的总结会还是挺重要的,是吧?你看要不这样,把床搬到会议室去。你就趴着,边做治疗边听。”
“行。”张继科点点头。
被抬出房门的时候,张继科喊了一声:“马龙。”
跟在后面的马龙被点了名,看着他:“怎么了?”
张继科有一瞬间的失神,眼前的马龙与梦境中的马龙重合在一起,t恤短裤成了深衣博带。
眨了几下眼睛,张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