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温和,她绝不会阻止锦楼那孩子纳妾,只是丑话说在前头,若哪一天锦楼当真看中了哪家女子,可与文珺商议纳妾,但绝不能瞒着文珺置办外室,正妻有正妻的尊严与体面,这一点谁都不可逾越。”
“纳妾?外室?”刘氏瞠目结舌,嗓门拔高了八度,这话什么意思?难不成三郎在府城读书的这些日子还起了纳妾的心思?
刘氏陡然朝门外吼道,“苏三!你个小兔崽子给我滚进来。”
苏锦楼一脸迷茫的走了进来,还未出声询问,被刘氏劈头盖脸一顿臭骂。
“苏三!你来府城是读书的,不是让你沾染那些个陋习的,我们苏家可不兴纳妾那一套,置办外室更是不可能,你要是敢背着文珺偷偷与别人私会,做那起子对不起文珺的荒唐事,小心我打断你的腿。”
刘氏偏爱小儿子,但这种偏爱是有底线的,苏家男儿不纳妾,这是准则,如若不是因着这点,原主苏三也不会偷偷瞒着刘氏花天酒地成日去红秀坊找相好的了。
苏锦楼满脑门子问号,什么鬼?什么纳妾外室的?他啥时候对不起王文珺了?
一旁的吴氏同样目瞪口呆,天知道她说这些话只是以退为进,她从来不奢望苏锦楼能守着文珺一个人过日子,男子哪有不偷腥的?只不过,有些话她这个当娘的提前说了,至少能在刘氏这个亲家母面前为文珺夺得一席之地,以后不论苏锦楼身边有再多的莺莺燕燕,都不会影响文珺的正妻之位。
可她没想到,未来亲家母是个实在人,她只不过说了个开头,人家就把苏锦楼叫了进来,上去就是一顿说教,这效果……她很满意。
吴氏低头喝了一口茶水,微笑的观看着刘氏训子。
苏锦楼一头雾水的被叫了进去,无缘无故的被训了一顿,又被刘氏颇为嫌弃的赶了出来,从头至尾他都是逞懵逼状态。
他头昏脑胀的站在包厢门外,双目茫然,瞳孔放大,怔怔的盯着远方,不知从哪儿吹来了一阵微风,苏锦楼陡然清醒了过来。
等等!他啥时候说要纳妾了?啥时候要置办外室了?娘啊,你到底又在瞎想个啥啊?
苏锦楼满脸委屈,就差在脑门子上刻上一个大大的冤字了。
第105章 乡试
古代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王家与苏家的主事人达成共识,过了父母这一关,接下来的事就好办多了。
六礼是必过的, 按理说亲迎的季节大多选在春天, 州以农立, 适逢农闲,丰收为是,正好婚配, 但苏锦楼明年要参加乡试,结婚又不是抬个轿子把人接走就算了事的,中间的程序隆重又繁琐,故而双方决定将婚期定在了金秋十月。
正好明年八月举行秋闱,十月份苏锦楼的成绩也应该出来了, 若是有幸登榜成了举人, 自然是双喜临门,若是不幸落榜, 好歹成婚了也算是一种安慰。
转眼之间,乡试开考在即,期间, 苏锦楼与王文珺的婚事已经走完了前五礼, 只差最后的亲迎了,这一年王文珺芳龄十八, 正值佳期,而苏锦楼已然二十有六, 膝下有一九岁小儿。
乡试是正式步入科举一途的第一关,至于先前的县试府试院试以及三年大比,那都是开胃小菜,是科举前期的准备工作。
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其为秋闱。
主持乡试的有主考官两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八月初六考官们入闱,先举行入帘上马宴,凡内外帘官都要赴宴,宴会结束后,内帘官进入后堂内帘之处所,监试官封门,内外帘官不相往来,内帘官除批阅试卷外不能做多余之事。
乡试共计考三场,每场考三天,三场考试均需考生提前一天进入考场,于是苏锦楼与一众参加乡试的学子在八月初八这一天来到了此次乡试的考场,即“贡院”。
在经历了唱名,严格的搜检,脱衣检查等一系例流程后,苏锦楼在小隶的带领下来到了自己的考棚,考棚亦唤号房,说的好听点叫做单人间,难听点的就叫耗子洞。
号房太狭窄了,左右都用砖块砌得严严实实,一个正常的大男人在这边压根舒展不开手脚,里面的配置也是十分简便,只有上下两块木板,上面的木板当作写答卷的桌子,下面的当椅子,晚上睡觉时则将两块木板一拼当床使用。
除了木板还配置了一盆炭火和一枝蜡烛,炭火是用来取暖和做饭的,考生在考试期间与外界隔绝,吃喝拉撒睡一律在号房内解决。
此次乡试的正副主考官是由朝廷选派翰林、内阁学士担任,苏锦楼这下才明白为何先生让他不要担心凉王之子会在乡试中从中作梗了。
主考官来自汴京,汴京那边是皇帝和太子的地盘,即便凉王在汴京安排了眼线,也不会脑残的为了给儿子出气就暴露暗线,凉王不插手,狐假虎威的周弘文自然不足为惧。
先生应该是不晓得凉王之筹谋,不过以先生的大儒称号以及赫赫名望,足以为一个小小的